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清丰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清丰县空气质量指数
大医精诚铸医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的主题是——大医精诚铸医魂 如果说我以前的演讲是以情感人的话,那么今天我想用一个89岁老党员的真实故事来演讲,因为这名老党员的党性修养一直激励着我,还因为这名老党员的人格魅力一直感染着我,更因为这名老党员身上那种执著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着我。 这名老党员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爷爷——河南省名老中医、中医院名誉院长段毓仁。首先在这里给在坐的各位汇报一下,其实爷爷是不愿意拿他的事迹做演讲的,但是我想,我们在宣扬他老人家的同时,更是在宣扬一种精神,一种学术上永不满足的精神,一种只求奉献不图索取的精神,一种视名利如尘土的精神! 年里,他埋头钻研医术,潜心攻克难关,1958年研创的“通脉化瘀镇痛丸”荣获省人民医院专利。由于专业技术上的出类拔萃,个人品德的高风亮节,加之宽厚的性格,我的爷爷于1960年元旦,在工作4年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从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结核病医院三家医院的入党人员中甄选一名在省卫生厅大厅参加入党宣誓仪式,这仅有的一名指标就给了爷爷。 1969年国家号召到基层支援医疗卫生事业,当时已是省人民医院党委门诊部支部书记的他,没有留恋省城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婉拒了省委组织部的挽留,毅然回到了家乡清丰。回家乡后他在县医院任副院长兼中医科主任并坚持坐诊为群众服务。 当时爷爷的医术已经闻名豫北地区。70年代外县的一位农民病人患上了脉管炎,中医叫脱骨疽。这个病表现就是血管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发展下去的后果就是脚趾会一节一节的烂掉,最终导致截肢,至今仍然是我国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那位病人多方求治无效后来找到爷爷,爷爷凭借自己较高的医学造诣,灵活控制并精准把握病情,终于用3个月的时间使病人痊愈。治愈后的病人感激不尽,多方托人买了一瓶茅台酒,送到家以示感激。爷爷回家知道后说:“这一瓶酒就是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就这样,硬是让我爸爸骑自行车往返100多里路把酒给病人送了回去。 在县医院的二十余年,他用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使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的病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更为建国初期我县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4年爷爷到了退休年龄,但依然在县人民医院坐诊。在这段“该退未退”的几年里,有不少于十家地市级以上医院高薪聘请,想请他出堂坐诊,月薪都相当可观,爷爷都没有答应。后来,鹤壁市一位市领导亲自登门邀请,希望他前去鹤壁市中医院坐诊,月薪千元,并给高档住房一套,还解决子女户口和工作问题,他再一次的婉言谢绝了。后来听爷爷说,如果我图名,我在省人民医院就不回来了;如果我图利,我直接自己开门诊不行了?那爷爷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后来,在一次他与房彦秋县长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由于爷爷已过退休年龄,加上多家医院的邀请,县委、县政府爱才心切,房县长亲自上门挽留,希望爷爷晚年能够继续服务家乡人民。爷爷听明来意后,爽朗一笑说道:“如果政府能把中医院建起来,这辈子我哪儿也不去了,为家乡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原来他图的还是发展中医事业,服务家乡人民! 之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毅然做出了缓建政府办公楼,筹建县中医院的决定。爷爷与郑启仲院长为建院多方奔走,终于在1990年2月,清丰县中医院门诊部落成并开诊,爷爷为名誉院长,当时中医院只有14间平房,月薪只有180元,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爷爷说:“中医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继承并发展好。而中医院是我们中医的家,只有在这里才能更好的为家乡父老乡亲多做一份贡献,多发一份余热”。 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医院的二十余年,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到门诊坐诊。为照顾爷爷的身体,院领导让他每天工作半日,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应接不暇,他就从早上8点一直坐诊到中午1点多钟,才能离开诊室,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就是搁在年轻医生的身上,也是难以想象的。有一次,爷爷忙到两点才下班,妈妈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当爷爷终于到家时,看着他疲倦的表情奶奶略带责备的口吻说:“这么大岁数了,你就不能早下会儿班?你就不知道饿呀?”爷爷微微一笑,说道:“病人大老远来了不容易,晚吃会儿饭没啥。” 这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很平凡的事,更是他七十余载行医生涯的缩影——时时以病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但也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平凡的事成就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就是在今天,爷爷依然这样,不论病人社会地位高低,不论疾病是否传染,也不论是否是工作时间,即使老百姓忌讳的清明祭日有病人找到家里,他都和蔼可亲的接待,认真细致的诊治。爷爷治愈和帮助过的患者无数,深受患者的好评,对于病人的感谢,爷爷从来都是淡淡的一笑,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的学生曾经给他统计过他每天的接诊量,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平均每天诊治五十余人。他在县医院工作了21年,退休后在中医院又工作了22年,保守一点每年按工作300天,他的接诊量达65万人次。相当于全清丰县的总人口。老百姓都爱找爷爷看病,其中除了对他医术的充分信任,也有对他医德的无比尊重。在爷爷那里,他的检查单最少,他的处方单最小,以致于病人都惊叹于他开的处方单的“小”!可以说,爷爷总是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总能用最朴实、最温暖、最有效的话语安抚病人被病痛折磨的心灵。很多患者说,找段医生看病,即使不开药,只听听他说话,病就能好三分!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医者仁心”吧!爷爷今年已是89岁高龄,虽说身体比同龄人好得多,但毕竟年事已高,高血压、糖尿病已缠身多年,更严重的是在2009年10月,爷爷被查出左腿部有一肿瘤,手术后病理示:“粘液性肉瘤”,无疑是恶性肿瘤,院领导关切地让爷爷静息养病,但爷爷并没有被肿瘤吓倒,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态,手术两周后就开始了正常工作。爷爷行医的七十余个春秋就是这样,像静夜里的河流一样默默流淌着,悄无声息而又不知疲倦。 有人说,爷爷是“德比孔孟,术赛歧黄”。但爷爷从没有满足自己在医学领域的成就,从未停止在医学道路上的探索。我从小跟爷爷一起生活,熟知爷爷的生活规律。可以说,除了上班时间,爷爷一半的时间在捧读书籍,或经典医书,或当代医学杂志,从不间断。就这样汲取医学领域的新鲜营养,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实现个人医术的新跨越,可以说真正做到了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爷爷辛勤躬耕医苑几十年,不曾惊天动地,没有气壮山河,但每一天都用精湛的医术祛除着病人的痛苦,用一颗仁慈的医者之心温暖着一个个患者!他把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把为病人解除痛苦当作自己的职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信念。在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爷爷的这种精神就像一把尺子、一面明镜、一股清流,丈量着道德标准、映照着社会风气、涤荡着我们的心灵,直击灵魂,发人深思。何谓“拯黎济羸”?何谓“大医精诚”?爷爷用他的一言一行给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做了最好最生动的诠释!清丰县中医院的建院院长郑启仲这样描述爷爷的一生:幼承庭训研岐黄,济世活人意志刚。熟读叔和临证早,弱冠乡里美名扬。五十春秋血与火,无欲无求活人多。誉满杏林人称赞,医德同辉为楷模。 到这里,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整个演讲过程没有让大家看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有的只是爷爷一个个平凡的生活小片断。没有出现高大的英雄形象,有的只是一个“德堪孔孟,术效歧黄”的平凡医者。我的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人,有颗平静心,总守平常态,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静中释放余热,在平常中收获人生精彩。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