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浙江 > 方岩山 > > 罗岩的高度

罗岩的高度

http://www.kmguol.com    2015-10-16 23:09     昆明国旅     字体:

罗岩的高度

故乡南阳有座山叫罗岩,于是便有了我的一个别署叫“罗岩山人”。

有道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我的记忆里,罗岩山着实不高,但不知怎的,我始终对罗岩山的高度非常上心,曾就此问过不少老乡,有的说800米,有的说600米,有的说真不知道呢,大体相互矛盾,或者语焉不详。我知道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绝不会为了欣赏罗岩山形陡峭、峡谷幽深、万木葱茏、四季青翠的风光而斤斤计较于它的高度,却只因为山腰间的一座千年古庙中供奉的太保侯王,才满怀虔诚常备牺牲不费脚力前去探望朝拜它,即便是在大破“四旧”的那个年代。

在我的印象里,第一次上罗岩山是在七、八岁的时候。由于营养不良个头偏小的我经不起路途艰辛的考验,在走了一小段路之后,便赖在父亲的肩头,就像在公社礼堂父亲顶着我看电影时一样,走了整整六里多路,终于第一次登上了在我看来云烟缥渺处那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我童年的心目中,罗岩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是一座古怪神秘的山,是一座仰之弥高的山。

其实,罗岩山就是故乡的一座神山。

十五岁的时候,稍知世事的我恰遇时代的吉日良辰,便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上学。寒暑假期回乡之时,我邀约二三堂弟四处遛跶,在交通相对不便的年代里,罗岩也就成为小伙伴们游玩的首选之地。在“样样红”的青春少年眼里,途经处的花草树木,登高时的极目远方,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留连忘返。也许是离开故乡有些时候了,距离产生了美。

罗岩山之于我,可谓“四时风景不与同”。春日一路青绿,万树蓬勃,云烟缭绕,饶有情致。有诗为证:“云遮雾绕更葱茏,檐淡钟清自半空。最是春来崖泻玉,花盈满径问仙踪。”夏日云蒸霞蔚,绿肥红瘦,溪鸣谷应,别具风采。亦有诗云:“古树森然掩绿苔,泉溪蔓妙是天才。人间物欲皆消去,天半荫云蔽日来。”秋日天高云淡,枣黄椎熟,气清神爽,格外诱人。有诗曰:“秋高气爽我来登,稻浪翻金下一层。古道悠悠方外客,人声鼎沸睹黄橙。”冬日叶落枝头,苍翠依然,古道枫红,绝胜妙景。诗有:“叶落枝头古道绵,漫山绚丽聚斯间。枫红树褐无人赏,只写诗情在远天。”

游览罗岩山,应以季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上山道路。春夏季,走神豆溪接石阶一路,春可观赏桐花盛开,新绿漫岭妙景,抬头仰望罗岩山椎花堆雪、鹅黄新绿、路边野香,真是难以言喻的体验;夏可享用绿荫遮天,溪泉戏涧清景,神豆溪边野生芭蕉一片又一片,杉树林下游人一群又一群,梯田上绿禾一层又一层,可谓移步易景,涉目成趣。秋冬季,走古道一路将别开洞天,尤其是深秋初冬时节,走在罗岩岭古道上,看落叶飘扬,听山鸟啼鸣,摘野果尝鲜,特别是那云蒸雾腾之时,走在满地红色三角枫树叶上,眼里山路的迷离和山影的朦胧,脚下触觉的松软和色彩的斑斓,耳中清涧的律动和鸟吟的和弦,完全能够感受大自然是多么的慷慨,竟以一地的铺张与奢华,奉献了一袭华丽的美。在时至有四个方向的四条道路通往罗岩庙的今天,在古道已被人冷落的时候,在人心不古的岁月风尘里,大自然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生存或者毁灭。

罗岩山生态环境之美,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美。我想大概缘于罗岩山上有一座罗岩太保庙,出于对罗岩太保的敬畏,当地的村民们怎么也不到罗岩山上砍柴,因而使罗岩山生态得到最好的保护。

因为罗岩山毗邻尤溪县,在交通以水路为主的时空里,罗岩古道自古以来也就成为沙县陆路通往尤溪的唯一通道,且是独一无二的官道。从沙县城关到南阳大基一路都是平坦如夷的,大基到罗岩岭却有长达二十里的坎坷路程。

罗岩古道之古,今天已无法考证,至于何时成为官道,现在也无法推演。但至少在罗岩庙建造以前,罗岩古道便像生活在罗岩山麓的人们一样,早已跻攀在罗岩岭上。

关于罗岩古道,能从典籍里找寻到的蛛丝马迹,只有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编纂的《重修沙县志》中的记载。古道曾设有罗岩铺,为沙县九分铺之一,并设有铺司一名和四名铺兵,属官方机构。在《重修沙县志》中,还收录有一首无名氏的《罗岩公行》,写的是一个小公差到罗岩办事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

五月晨征露气寒,小舆径仄着肩难。

绿分禾稼千畔满,翠簇松杉万壑团。

自合庸疏甘檄役,谁当才捷厉朝端。

江南风月元无际,拟赋郊居戴鶡冠。

老人们说,古道上曾设有供人休息的歇脚亭叫“落马亭”。顾名思义,到了落马亭,武官须下马,文官须下轿。在一次与三明书画界朋友们探古之旅中,我找到过那个把持着罗岩古岭的拱形山门,以及山门旁的三台石彻地基,大致认定那就是罗岩铺的遗址。但不知何时罗岩铺荒废,古道也因而直接在铺址上方丈余外了。置身于藤蔓缠绕和杂花生树的山门下,我们不难想见:在那个也许遥远不出百年的过去时光,熙来攘往的文武百官、贵妇小姐、公行衙役、文人骚客,以及商贾阔老、山野村夫、僧侣道人、男女香客,在撑脚石处支树枝,在落马亭处下马落轿,在铺馆里喝水吃饭,甚至投门止宿、月下畅饮的闹景或清景,心下不禁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慨叹。

说实在话,因为近在县城工作,来罗岩景区游览次数不算少,尤其是近年乡上大力改扩建罗岩庙,我还参与了其中的部分策划和具体事宜,之所以多年未涉足罗岩古道,只是因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罗岩电站处另开了一条相对路程较短的通往罗岩庙的石阶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建设华山水库时,从对面马山上建设了一条简易便道,八十年代,又在此基础上修通了通往尤溪县的公路,那蹭蹬古道自然也就少人问津了。

毋庸置疑,罗岩山的知名度缘于罗岩庙的美誉度,罗岩庙因供奉三位太保而名满闽中,更因三位太保极其灵验而晓誉四方。对于前来罗岩山的人来说,游览罗岩庙也便成了应中之义。

从古道和神豆溪两路上行,到了一座香客捐建的香亭,罗岩庙进入视线便只有一步之遥了。站在亭中放眼罗岩庙,但见层楼相叠,栋宇栉比,钟鼓齐鸣,烟雾氤氲。于是,原本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旅人,便加快了脚步,奔庙方向而去。

罗岩庙过去并没有牌楼一类的庙门,径直从楼房一层古道的通道通过,便已在庙区。近年建有一牌楼,上有两对楹联,一联写庙之影响,一联写庙之景致。

道传真火惠九州和顺;

玉封太保佑八闽安康。

云带钟声穿树出;

风携鼓乐过山来。

进到庙区,但见太保祖庭、太保大殿上下两层稳当而立,中间为罗岩古道;刚才走过的楼道上面是观音殿,独立于一平台之上;在太保大殿的右侧,双层飞檐的祁福楼安详可掬。若遇腊月至第二年三月,尤其是农历初一、十五,或是太保温元帅的生日(三月初三),定然是人头攒动,比肩接踵,想上一炷香都有难度,若是遇上道士在期间做法事,其热闹之场面更是难以尽述。若是平日,三五香客清静无比,又另是一番安谧祥和的气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岩庙只有太保祖庭和观音殿可供上香。太保祖庭立于一石彻平台,只有十平方米左右,建于什么年代已无从知晓,其藻井之精巧却让人叹为观止,据文物管理部门认定,至少是清早期的建筑,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太保大殿从崖壁上用钢筋水泥架空而起,完全是悬空而建,走近殿前护栏边,古树枝桠横在眼前,向下看树冠团团簇簇深不可测,绝对让人惊心动魄。

少年时与小弟们来罗岩庙,深感罗岩山之高险、罗岩庙之遥远和罗岩太保之神秘,于是我想:为什么庙要建得那么高呢?我还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自然我的小弟们也许想都没想,更不要说给予我满意的答案。记得我当时还说,要么是为了让道士们远离人间喧嚣能够更好地修行,要么是为了彰显信徒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虔诚!

现在,立在罗岩太保庙前,我依然无解。

当然,关于罗岩庙、罗岩太保,我还有不少疑问。譬如罗岩庙建庙年代,罗岩太保与中国传统文化,罗岩“炒火”,等等。就这些问题我请教过不少学人,也征询过不少宗教界人士,甚至还访问过在庙里从事管理工作的老前辈,似乎有了答案,似乎没有。

罗岩庙建于何时已无史可稽,只有庙内至今还留有宋嘉定六年制的一口古钟,透露出在公元1213年已有罗岩庙存在的信息。这样算来,罗岩庙至少有近900年的历史。因为没有办法对钟上文字做进一步的考证,所以无法对罗岩庙的历史做任何可能的延伸。但我深信不疑的是,罗岩庙建庙的年代应该更久远,因为一个民间信仰的存在,绝不会是在有能力铸钟的年代。

倒是罗岩太保崇拜起源的一个民间传说引发了我不尽的遐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尤溪做篾的乡民,几乎每个七都(南阳)墟,他都会翻越罗岩岭来南阳卖斗笠。在一个春寒料峭的黎明,他手提的松明已经燃尽,但天还未放亮,这时岭上刮起了呼啸大风,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正当他感觉浑身发冷饥寒交迫的时候,古道石壁上亮起了三盏明火,他便靠向前去,找来石头垒起三道墙,又把最大的一顶斗笠盖在上面,让雨打不到火。后来,他将被雨打湿的干粮和衣服烘干,终于熬到了天明。那以后,他的斗笠在七都墟卖的总是最好的价钱。那三盏火也就变成了罗岩庙的“三昧(味)真火”流传至今。我知道,“三昧真火”在道家和佛家各有说辞,其核心内容却较为接近,说是只有修炼到很高境界,才能拥有“三昧真火”。因此,作为闽中“太保祖庭”的罗岩庙,只因供奉的是修行成仙的太保,也因为篾匠留下那三盏真火然善举,自然就成为信徒们趋之若鹜的朝拜胜地了。

据考,罗岩太保是东岳大帝属下的三位太保爷,左边一位称岳府康都大元帅,中间一位称十极太保英列侯王,右边一位称陈宗二法师温李铁、刘王白蛇先锋附马大将。康都大元帅是位慈慧悯生,为白娴治病,获取白娴衔来之百草,并以百草救百姓,“四方谓之能仁”的好太保。孟元帅是一位为了帮助感化囚犯,不惜牺牲自己,最后受到玉帝嘉奖而被封为阴间元帅的好太保。罗岩太保庙之所以被称作“蛇岳祖庭”,“蛇岳太保”应该就是刘王白蛇先锋附马大将。罗岩太保庙负责保境安民的太保叫“威灵温元帅”,现居于三太保的中央。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北游记》的说法,温元帅姓雷,名琼,字子玉,后汉东瓯郡人。玉皇大帝接到“斑竹村全村人都行恶不行善”的报告后,指派瘟神去取全村人的性命,由当地的土地神负责执行。土地神认为雷琼是村里唯一不该死的好人,于是便将灭村之事告知了雷琼。雷琼知情后,抢下土地神准备投到水井里去的瘟药。雷琼吞药死后,土地神过意不去,带上雷琼的三魂七魄到了玉皇大帝那儿。经雷琼求情,斑竹村人免了一死。后经雷琼托梦,全村人都悔过自新从善如流了。因为雷琼是个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好汉,他死后到阴间担任要职,成了东岳大帝麾下十太保的第一太保。传说毕竟是传说,却发人深醒,三位太保:一个治病救人、一个转化坏人,一个以死感人,做的都是平平凡凡的小事,但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还是合乎人们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伟事,能不让人们敬畏和信仰吗?!

记得孩童时我总是问父亲“罗岩太保到底有多灵”这样一个问题。在我稍懂事时,父亲总是以“人心与神旨是相通的”作答。今天想来,父亲的回答里似乎隐寓了一层精义,那就是神的旨意必须通过人的自身来实现,神的旨意无非是对信徒们的一种激励或规劝。而这激励和规劝间总是晓喻了“弃恶扬善”的道理。从这个角度看,我对父亲的答案不仅心诚悦服,而且近乎崇拜。

每一次在前往罗岩山的路上,每一回站在罗岩庙旁时,每一个从罗岩景区归来的那些时段,我总在打探罗岩山的高度,不用说也在思考罗岩庙的高度。

关于罗岩山的海拔高度,答案总是莫衷一是。从沙县的相关网站搜索,罗岩山仅为800米,后来在“福建省高山知多少”的条目下,才确认其为872米。即便如此,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沙县境内,罗岩山并不算高。至于罗岩庙的海拔高度,我只能臆测,大概600米吧!但真正罗岩山的高度,仅仅是海拔的高度吗?我想:那高度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是一个值得追求的高度,是一个让人信仰的高度!我知道:那高度就是善的境界。

罗岩的高度,是人们向善的高度。

标签:

 方岩山海拔方岩山海拔多少方岩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分隔线----------------------------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罗岩的高度http://www.kmguol.com/mingshan/zhejiang/fangyanshan/17810.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旅游相关:雁荡山天台山莫干山括苍山四明山牛头山千里岗山天目山会稽山普陀山大青山大盘山鹤顶山老和山龙泉凤阳山大明山东白山雪窦山方岩山仙华山玉苍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