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山西 > 管涔山 > 管涔山海拔是多少米?管涔山海拔高度多高?管涔山海拔

管涔山海拔是多少米?管涔山海拔高度多高?管涔山海拔

http://www.dbz7.com    昆明国旅     未知     字体:

推荐答案: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         时间:2015-10-21 10:32:26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杨丽韫,李文华;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2] 张小全,吴可红;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3期[3] 陈光水,何宗明,谢锦升,杨玉盛,蒋宗垲;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J];林业科学;2004年04期[4] 朱胜英;周彪;毛子军;王秀伟;孙元发;;帽儿山林区6种林分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动态[J];林业科学;2006年06期[5] 赵忠;成向荣;薛文鹏;王迪海;袁志发;;黄土高原不同水分生态区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差异[J];林业科学;2006年11期[6] 房秋兰,沙丽清;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细根周转的研究[J];山地学报;2005年04期[7] 杨玉盛,陈光水,林鹏,黄荣珍,陈银秀,何宗明;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8] 郭忠玲;郑金萍;马元丹;韩士杰;李庆康;于贵瑞;范春楠;刘万德;邵殿坤;;长白山几种主要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9] 权伟;徐侠;王丰;汪家社;方燕鸿;阮宏华;余水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8年07期[10] 徐侠;陈月琴;汪家社;方燕鸿;权伟;阮宏华;徐自坤;;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曾文静;李凡;李金全;郭利成;邵棉丽;李熙波﹡;;城市片林与城市草坪细根生物量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2] 王国兵;金裕华;王丰;汪家社;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时空变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3] 权伟;余少娜;王国兵;阮宏华;方燕鸿;汪家社;;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比根长季节动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4] 王国兵;王丰;金裕华;汪家社;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微生物量N时空变异[J];生态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宋丽丽;金川泥炭湿地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分布及性状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2] 严加亮;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磷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杨海军,孙立达,余新晓;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水量平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2] 翟明普,蒋三乃,贾黎明;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3] 杨丽韫,李文华;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细根分布及其周转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4] 郝文芳,韩蕊莲,单长卷,梁宗锁;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6期[5] 单长卷,梁宗锁,郝文芳;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6] 王力,邵明安,王全九,贾志宽;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7] 陈勇;;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分布[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8] 杨玉盛,林先富,俞新妥,邹双全;杉木套种山苍子模式的结构与生物量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年04期[9] 陈光水,林瑞余,卢镜铭,陈银秀,杨玉盛;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灰分含量和热值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10] 邹双全;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细根分解过程能量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王国兵;金裕华;王丰;汪家社;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时空变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2] 刘月秀;李银;曹福亮;;广东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周伟;徐州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徐康;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与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郝晓鹏;上官铁梁;邱文;;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2] 黎录松;;武夷山华中樱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3] 卢茜;陈晖;许燕萍;高人;;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活性碳含量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4] 黄修麟;;不同坡位6年生厚朴药用林生物量分布格局[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5] 蔡清楼;;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6] 谢春平;王贤荣;伊贤贵;;不同地区野生早樱群落植物组成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7] 陈乐蓓;李海玲;佘诚棋;方升佐;;两种不同经营模式下杨树生物量及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8] 王力;汪永文;张令峰;王丽丽;傅松玲;;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9] 杨丽韫;李文华;吴松涛;;长白山原始红松阔叶林及其次生林细根分解动态和氮元素的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10] 黄刚;赵学勇;苏延桂;黄迎新;崔建垣;;小叶锦鸡儿根系生长对土壤水分和氮肥添加的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郑元;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2] 王迪海;土壤水分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3] 王庆成;水曲柳落叶松细根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4] 李贤伟;退耕还林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5] 江波;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及其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6] 孙志虎;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7] 杨金艳;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8] 刘苑秋;退化红壤区重建森林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9] 于水强;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估计[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10] 于立忠;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细根形态特征及养分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王成斌;中国犀金龟亚科分类研究及区系分析(鞘翅目,金龟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2] 黄冬;湖北省21个典型树种细根形态结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3] 马晓静;河南螟蛾总科昆虫的分类、区系及分布地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4] 徐世红;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物量和矿质养分特征[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5] 王力;枞阳马尾松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6] 张娜;水肥耦合对红松、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形态的影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7] 郭培培;不同气候梯度和酸雨胁迫强度影响下的凋落叶分解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8] 郝晓东;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9] 范国艳;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10] 刘美珍;毛乌素沙地臭柏不定根发生及其生态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潘辉;赵凯;王玉芹;黄石德;;不同密度福建柏人工林碳储量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2] 潘辉;赵凯;王玉芹;黄石德;;不同密度福建柏人工林碳储量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3] 陈宇航;陈政明;;应用菌根多样性技术提高野生正红菇采收量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前10篇[1] 黄道建;郭振仁;陈菊芳;于锡军;齐雨藻;綦世斌;李扬;欧林坚;;大亚湾代表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2] 王继丰;王臣;庄凤君;付晓玲;王建波;周晓亮;倪红伟;;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1期[3] 曾凡荣;施家月;阎恩荣;张仁良;王希华;;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4] 史建伟;王孟本;陈建文;曹建庭;;柠条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11年03期[5] 杨永兴,王世岩,何太蓉,田昆,杨波;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J];中国草地;2002年01期[6] 孙志高;刘景双;杨继松;周旺明;秦胜金;赵卫;;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J];草业学报;2006年02期[7] 管东生,陈玉娟;香港草地植物氮磷钾养分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2期[8] 常杰;王文章;;防护林网内玉米田生物量和生产力格局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2年02期[9] 樊后保;李燕燕;苏兵强;林德喜;刘春华;蒋宗垲;;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10] 任军;徐程扬;林玉梅;段永宏;周睿智;;不同供氮水平下水曲柳(Fraxinus mandushurica Rupr.)幼苗根系呼吸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吴勇;台湾桤木林草复合细根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2] 谷加存;中国东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寿命及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3] 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4] 孙步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CO_2、CH_4通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5] 陈全胜;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固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6] 史建伟;施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动态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7] 王彦海;台湾海峡鱼类绦虫种类、季节动态及两种假叶目绦虫生活史早期发育阶段的观察[D];厦门大学;2001年[8] 肖兴威;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9] 罗天祥;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10]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彭胜;海草矮大叶藻生物量与热值的动态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2] 张帆;幼龄柠条林地不同位点细根动态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3] 施家月;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周转和养分动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4] 张治军;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生物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5] 孙国定;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和治疗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6] 代飞飞;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对集群生物量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7] 王彦龙;黑土滩人工草地植物量及营养成分季节动态研究[D];青海大学;2008年[8] 刘燕;暖温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9] 陈慧娟;五节芒生物量及其热值的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10] 崔爽 ;外源赤霉素(GA_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2]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3] 刘妍妍;金光泽;黎如;;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A];]

西双版纳两个海拔胶—茶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研究         时间:2015-10-20 07:00:55

西双版纳两个海拔胶—茶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研究

CAJ全文下载

西双版纳两个海拔胶—茶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研究

 QQ空间

西双版纳两个海拔胶—茶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研究

西双版纳两个海拔胶—茶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研究

作    者: 沈守艮

来    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07年

摘    要: 胶-茶群落模式在西双版纳山地被大面积采用,研究其结构和功能随海拔的变化,可以为山地橡胶种植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西双版纳地区选取不同海拔的两地,即勐仑(Alt. 570 m)和关坪(Alt. 870 m),分别调查了相同年龄的3块胶-茶群落和3块橡胶纯林样地的数量特征及橡胶树生长、生物量、凋落量和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ANPP),测定了两个海拔的胶-茶群落和茶叶纯林中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根据观测数据,综合分析了胶-茶群落的种植模式对橡胶树生长、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及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平均树高、冠幅和茎围在高海拔地区显著小于低海拔地区。在低海拔的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中,橡胶树茎围年增长分别为2.52%和2.38%,而高海拔地区的橡胶树茎围年增长量均下降约38%。橡胶树茎围的增长主要发生在雨季,并且在胶-茶群落中的年增长量明显大于在橡胶纯林中。 2)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林冠叶面积指数(LAI)在1~2月份显著降低,3月份以后,低海拔的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叶面积指数分别维持在3.38、3.70左右,而高海拔则分别在2.63和3.00左右,高海拔地区的林冠LAI显著小于低海拔。 3)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凋落量,高海拔比低海拔分别少50.46%和46.91%,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在低海拔地区占凋落物总量的70%左右。凋落物年变化在低海拔地区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在雾凉季的2月和雨季的9月,高海拔地区只在雾凉季的1~2月出现1个凋落高峰。 4)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ANPP,在低海拔地区分别为15.28 Mg hm~(-2) yr~(-1)和16.03 Mg hm~(-2) yr~(-1),而高海拔则分别为8.61 Mg hm~(-2) yr~(-1)和8.35 Mg hm~(-2) yr~(-1)。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ANPP、生物量增量和凋落量在低海拔均显著大于高海拔。在低海拔地区,胶-茶群落的橡胶产量、生物量增量和ANPP小于橡胶纯林,高海拔地区则相反,胶-茶群落具有更高的橡胶产量、生物量增量和ANPP。 5)低海拔地区的胶-茶群落下层茶叶年产量(0.14 Mg hm~(-2))明显低于高海拔地区(0.24 Mg hm~(-2))。低海拔产量波动较大,以2、3月份产量较高,高海拔全年都有一定产量,波动幅度较小。 6)在两个海拔的胶-茶群落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均为“单峰型”,高海拔的林下光量子通量密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大于低海拔。相关性分析表明,光量子通量密度差异是引起胶-茶群落中茶树光合差异的主要因素。 7)两个海拔胶-茶群落中茶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显著低于茶叶纯林,群落林冠的遮荫降低茶树叶片光合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西双版纳地区,海拔升高导致的温度降低,造成高海拔地区橡胶树生长慢,林冠叶面积指数和郁闭度较低,胶-茶群落林下光量子通量密度大,茶叶产量比位于低海拔的胶-茶群落高。同时,在胶-茶群落的种植模式下,橡胶树生长良好,并且在高海拔地区的胶-茶群落中,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干胶产量和ANPP均大于纯林种植。因此,随着橡胶种植海拔的上升,采用胶-茶群落的种植模式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 键 词:

学位级别:  硕士

所属学科馆:

农业科技馆

林业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一 引言

10-15

1 天然橡胶战略地位

10

2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规模和种植特点

10-11

3 胶园间作及其存在的问题

11-12

4 山地不同海拔对森林结构和生产力的影响

12-14

5 海拔变化对人工胶-茶群落的影响及本研究的目的

14-15

二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样地环境

15-17

1 自然概况

15

2 样地环境

15-17

三 研究方法

17-21

1 样地选择与建立

17-18

2 橡胶生长观测及生物量计算

18

3 凋落量

18

4 林冠叶面积指数

18

5 干胶和茶叶产量

18-19

6 橡胶树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

19

7 茶树叶片光合作用

19-20

7.1 光合作用光响应

19-20

7.2 光合作用日变化

20

8 数据统计分析

20-21

四 结果与分析

21-33

1 两个海拔高度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数量特征变化

21-22

2 两个海拔高度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中橡胶树茎围生长的变化

22-23

3 两个海拔高度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年增量

23

4 两个海拔高度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林冠叶面积指数

23-24

5 两个海拔高度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的凋落量

24-27

6 干胶和茶叶产量年动态

27-28

7 两个海拔两种模式下的橡胶树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

28-29

8 茶树叶片光合作用

29-33

8.1 胶-茶群落下层茶树生长的环境因子日变化

29-30

8.2 胶-茶群落下层茶树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

30-31

8.3 胶-茶群落下层茶树光合特性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31

8.4 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31-33

五 讨论

33-38

1 胶-茶群落与橡胶纯林的结构和生产力比较

33-34

2 海拔高度对胶-茶群落和橡胶纯林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4-35

3 橡胶林冠遮荫对林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5-36

4 高海拔地区橡胶种植策略

36-38

六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8

论文发表

48-49

致谢

49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陶汉之,王镇恒;我国茶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5年01期[2] 赖明志;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J];茶叶科学;1997年02期[3] 张佳华,符淙斌,延晓冬,Seita Emori,Hiroshi Kanzawa;全球植被叶面积指数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5期[4] 杨曾奖,郑海水,周再知,尹光天;橡胶间种砂仁模式下凋落物的特征[J];广东林业科技;1997年04期[5] 郑征,刘宏茂,刘伦辉,曹敏,冯志立;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研究[J];广西植物;1999年04期[6] 朱华,李延辉,许再富,王洪,李宝贵;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J];广西植物;2001年02期[7] 朱华,王洪,李保贵,许再富;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8年04期[8] 周存宇;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2期[9] 范红霞,过建春,刘泽隆;海南农垦2002~2003年度干胶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4期[10] 徐小牛;李宏开;;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常振华;西双版纳橡胶经济发展与傣族民居的变迁[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成定平;生态因素对农业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2] 马李一,孙鹏森,马履一;油松、刺槐单木与林分水平耗水量的尺度转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3] 张佳华,符淙斌;生物量估测模型中遥感信息与植被光合参数的关系研究[J];测绘学报;1999年02期[4] 穆宏强,夏军,王中根;分布式流域水文生态模型的理论框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5] 刘庄;温怀坤;;六龄茶园亩产超千斤[J];茶叶科学简报;1982年01期[6] 陶汉之,王镇恒;我国茶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5年01期[7] 赖明志;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J];茶叶科学;1997年02期[8] 陈尧玉;陈士炎;;茶树的四个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的鉴定[J];茶业通报;1982年01期[9] 陶汉之;张承慧;;茶树光合作用和光呼吸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茶业通报;1985年03期[10] 朱华 ,李保贵 ,邓少春,曹亦功,张新波;思茅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及其生物地理意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高天明;沈镭;刘立涛;薛静静;;橡胶种植对景洪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2年07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山东新建茶园间作花生与春玉米的效应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2] 吕小营;欧阳石光;张丽霞;黄晓琴;向勤锃;;新建茶园不同间作模式及覆盖遮阴效应比较研究——种植模式Ⅰ:茶行东西走向[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3] 陈焱丽;王清连;石明旺;付远志;苑保军;;大豆源·库·流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4] 赵育民;王军邦;张秀娟;张波;;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与大针茅群落结构特征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5] 郭伟;张健;黄玉梅;刘旭;王伟;薛林;;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6] 郝晓鹏;上官铁梁;邱文;;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7] 周卫卫;余雪标;王旭;时忠杰;太立坤;郭俊誉;杨曾奖;;海南琼中3种森林枯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8] 吴大付;张胜利;李东方;姚素梅;张天修;;金银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的数学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9] 周宏斌;石长春;李荣;封斌;宋江湖;胡晓宁;高荣;;陕北白于山区草地返青期地形·土壤水分与群落结构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10] 张海东;田有亮;何炎红;郭连生;;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树冠垂直结构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鱼小军;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2]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3]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4]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5] 李世玉;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6] 郑元;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7]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8] 王秀云;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布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9] 刘凤芹;]

云丘山不同海拔梯度橿子栎叶性特征研究         时间:2015-10-20 07:00:36

1 张忠义,韩艳英,段绍光,闫东锋,郭芳,张雅梅;[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2 郑关关;洪伟;吴承祯;王英姿;范海兰;陈灿;李键;;[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刘贵峰;丁易;臧润国;郭仲军;张新平;成克武;白志强;巴哈尔古丽·阿尤甫;;[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4 柳静;杨海波;;[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马光良;王光剑;李呈翔;向天洪;胡建明;;[J];世界竹藤通讯;2006年01期

6 艾训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赵志刚;吴炜;李树忠;林文革;李建文;卢毅;曾杰;;[J];福建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8 黄明江;郑敬刚;董东平;王云;;[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9 拉琼;张文驹;欧朗;德吉;;[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高俊峰;张芸香;;[J];林业研究(英文版);2006年02期

]

请问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海拔多少米?         时间:2015-10-14 13:54:16

请问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海拔多少米?
请问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海拔多少米?

Lucifer丶儣 2014-10-17

优质解答 东部有云中山,以土石山为主,主要山峰有大石人梁、鸡关山和老龙庵等.以大石人梁为最高,海拔2428m.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 宁武县\x0d诸山层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西南部为吕梁山,北部为洪涛山,东北部为禅房山.从县东北境的盘道梁起,至西南境的石家庄镇止,共有大小峰峦99座,最低山峰分列县之南北两端,最低海拔是阳方口河西村1260m,境内平均海拔2000m.县内山峰以分水岭为界,分列于南北两境.全县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形总貌山西向东倾斜;由中部高峰,向南北两翼下滑.山地占总面积95%,为1888.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0m以上者,有49座,占山峰总数的54%.

萌蛋522 2014-10-17

相关问题

]

标签:

 管涔山海拔管涔山海拔多少管涔山海拔高度

(更多旅游问答请关注昆明国际旅行社官网:http://www.dbz7.com)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昆明国旅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相关的名山:恒山海拔五台山海拔太行山海拔北武当山海拔五老峰海拔五行山海拔吕梁山海拔太岳山海拔绵山海拔芦芽山海拔中镇霍山海拔灵空山海拔石膏山海拔仙堂山海拔管涔山海拔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