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甘肃 > 马鬃山 > >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1)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1)

http://www.kmguol.com    2015-10-28 07:19     昆明国旅     字体: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1)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4日 点击数: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1)

 自然地理1

【张掖地理位置】张掖位于东经97°12′~102 °12′,北纬37 °28′~40°00′之间,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东屏焉支山(古亦称胭脂山、燕支山,今称大黄山)与武威市和金昌市为邻,西沿走廊与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相望,南依祁连山与青海省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和祁连县接壤,北靠龙首山、合黎山,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毗连。东西长约46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总面积4.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2%,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14.82%。在总面积中:耕地占5.1%,林地占7.1%,草地占52%,水域占0.9%,交通道路占1.5%,城乡建设和居住用地占1%,高山秃岭、盐碱苇塘、裸土荒滩、沙漠戈壁等难利用地占32.4%。

【张掖地形】辖境自南向北分为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合黎山山地三大地形区。南部祁连山地海拔3500~5564米,面积占全区的50%。山体雄伟高大,群峰巍峨,山脉连绵,沟谷纵横。海拔4800米以上终年积雪,且有冰川;4300米以下林丰草茂,广布大片原始森林和天然牧场。中部走廊平原海拔1260~2500米,面积占全区的38.4%。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开阔平坦,土地肥沃,为主要绿洲农业区。北部合黎山系海拔1600~3000米,面积占全区的116%。山势大部低矮,南陡北缓,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南部山地祁连山俗称南山,是我国主要山脉之一。古匈奴呼天为“祁连”,因此得名。祁连山西接阿尔金山,东南接西秦岭,走向南东——北西,绵延千余公里。境内祁连山为中段和东段的一部分,长440公里,南北宽约20~75公里,面积24501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593%。整个山系由几条大体平行的山脉组成,山、谷相间。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中低山和山间盆地。

【高山区】主要分布在肃南、民乐和山丹县境内,面积1404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4.0%。祁连山共有72峰,分布境内、由东向西的主要山峰有:冷龙岭,海拔5254米 ;锦羊岭,海拔4353米;老君山,海拔4453米;野牛山,海拔4612米;鸡心山,海拔4454米;扎科山,海拔4825米;柴达诺山,海拔4764米;分水梁,海拔4145米;素珠链峰,海拔5564米;班赛尔山,海拔5329米;镜铁山,海拔5205米;狼豺沟垴,海拔4479米;陶勒南山,海拔5148米;疏勒山,海拔4942米。素珠链峰是祁连山的最高峰,位于酒泉市东南60公里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阴坡海拔4500米以上,阳坡海拔4800米以上山峰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分布有冰川是本区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河西走廊地表水资源的主要产流区,犹如“天然水库”,是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之本。阴坡在海拔3800米以上、阳坡在海拔4000米以上,为长年冻土区。冻土厚一般30~50米,最厚可达150米以上。山体形态:阳坡陡峻,植被稀少;阴坡较缓,植被较密。海拔2800米以下,以草甸植物为主;海拔2800~3200米之间,以青海云杉林和灌木丛为主;海拔3200~3800米之间,以灌木丛为主;海拔38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植物分布区。横亘南部的高山陡峭雄伟,山间峡谷纵横交错。俯视谷野,碧波浩渺、山岛竦峙、景观壮丽。当今,祁连山雪线悄然上升,黑河上游山区林线已明显后移,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20.4%,减少到12.3%。

【中低山区】主要指榆木山、东、西牛毛山、大黄山、九条岭及盖掌大坂地区和祁连山前山地带,总面积为76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8.6%。主要分布在张掖市和肃南、高台、民乐、山丹县境。前山带海拔一般为2000~3800米,最高可达4300米。九条岭地区海拔一般为2000~3000米,最高为3150米。盖掌大坂一带海拔一般为2300~3400米,最高为3910米。榆木山一带海拔一般为1900~3000米,最高为3138.8米。东、西牛毛山一带海拔一般为2100~3200米,最高为3487米。大黄山一带海拔一般为2500~3500米,最高为3978米。中低山域以浅低山和中山为主,及局部的浅低山和高丘陵组成。浅低山围绕中山分布,山势高峻,山体绵延,峰高林密,适宜林牧业生产,也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美好环境。在海拔3000 ~3200米之间,普遍发育有一期夷平面。如张掖南平顶山和肃南的牛心墩山就是祁连山区最古老的一期夷平面。中低山区沟谷切割深度一般为300~600米,水系切割最深地段可达800~1000米。中低山区海拔一般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和灌木丛多数已被破坏,当代现存天然森林面积2177平方公里,由乔木、灌木和疏林地组成。这些可贵的林区是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主要涵养区。

【山间盆地】在历次造山运动影响下,南部山区以褶皱断裂上升和断块沉陷形成冷龙岭——走廊南山、陶勒山和陶勒南山三大复背斜隆起带和黑河——珠龙关断陷谷地、陶勒河断陷盆地和皇城河流谷地。境内山间盆地总面积278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7%。诸盆地气候温凉,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

【黑河——珠龙关盆地】位于黑河、洪水坝河、珠龙关河上游,面积154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7%,海拔3480~4145米。南部由陶勒山山前断裂沉降,北部由走廊南山山前断裂沉降后经黑河、洪水坝河、珠龙关河冲涮、移动堆积而成。谷地东部宽阔平坦,以10‰的坡度向东倾斜;中部成楔形,东端开阔,西端收敛,以11‰的坡度向西倾斜;西部狭窄,宽约2~4公里,以10.7‰的坡度向西倾斜。谷地内第四系厚50~150米,由卵砾石和亚砂土组成。由于谷地地势海拔较高,降水较多,气候阴凉,多数地区属于长年冻土区,夏季融冻形成高山沼泽。谷地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土沃川泻,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讨勒河谷地】位于讨勒河上游,面积93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3%,海拔3400~3800米。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20公里,基底为下古生界变质岩,第四系厚一般为300~500米,最厚达1000米以上,由砂砾卵石、亚砂土及冰水湖积物组成。谷地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高,中间低,以3‰的坡度由东向西倾斜。在高大的陶勒南山上升影响下,谷地南侧山前地带形成坡度陡峻的洪积扇裙带,以17‰的坡度向北倾斜。谷地内气候阴凉湿润,降水较多,溪流密布,泉水和湖沼多处分布,土肥草丰,灌木丛生,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皇城河流冲积谷地】位于东大河中游,面积29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7%。海拔2620~3200米,是斜河和石桥河在皇城以南地区交汇形成的河流冲积三角洲。盆地第四系厚30~100米,由砂砾卵石及亚砂土组成。地势平坦,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形以5‰的坡度向北倾斜。气候温凉湿润,降水较多,水源充足,牧草丛生,为兴牧佳地。中部绿洲平原为张掖的主要农业区。海拔1284~2500米,面积1144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7.7%。由张掖盆地、马营盆地和盆地南北两侧山前洪冲积戈壁平原、洪积细土平原、冲积细土绿洲平原组成,并以1.4‰的地形坡度由东向西垂降。绿洲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温差变化大,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为全区发展农、林、牧、渔诸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主要分布在张掖盆地南部祁连山前的石岗墩、柴岗墩、甘浚堡和龙首山前、榆木山前及红崖子、元山子一带。面积516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2.5%。由暂时性洪水和间歇性河流形成的山前洪积扇和黑河、梨园河、山丹河、马营河等较大河流出祁连山后形成的Ⅳ—Ⅶ级阶地构成。海拔1450~2200米,相对高差100米左右。北部龙首山山前地形坡度变化较大,一般为58‰~57‰,最小为10.5‰,由北向南倾斜。戈壁表面被洪水冲刷形成2~3米的沟槽。南部祁连山前地形坡度变化不大,自南而北以8‰~12‰的坡度向河床方向倾斜。表面大部分被戈壁砾卵石覆盖,仅在倪家营、甘浚堡和新坝、红崖子一带表面分布有薄层亚砂土。较大河流的河谷阶地形态,在河流出山口一带为箱形,两岸直立而陡峻,但河床区平坦宽阔,河床宽一般300~500米,河岸高差自南而北逐渐降低,一般为30~50米,最高可达150米左右,最低不足1米,戈壁平原前缘在纵横交错的人工渠系影响下,微地貌更加复杂,许多大型人工渠系在长期水流作用下,与天然沟谷区别不大。戈壁平原区,因夏季山区暂时性洪水浇灌,生长有稀疏的耐旱植物,呈现一片荒漠草原景象,可进行季节性放牧。表面为薄层亚砂土分布区,多数已开垦为农田,成为绿洲。

【山前洪积细土平原】分布在山丹马营盆地和民乐地区,海拔2550~3050米,以23‰的地形坡度向北倾斜,面积12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山前洪积细土平原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凉湿润,降水丰富,植被茂密,杂草丛生,是优良军马主要培育基地之一。由于气候凉爽湿润,适宜油菜籽生长,是甘肃省主要油料生产基地。每到夏秋之际,油菜花盛开,披黄抹绿,一片金海;蝶舞蜂喧,万芳竞秀。

【走廊冲积细土绿洲平原】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的张掖、临泽、高台和肃南县的明花区等地。面积505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2.2%,海拔1300~1600米。细土绿洲平原由河流冲积的Ⅰ—Ⅲ级河谷阶地组成,Ⅰ级阶地高出河床0.5~1.5米,Ⅱ级阶地高出河床3~5米,Ⅲ级阶地高出河床15~20米。地表物质由冲积和湖积的亚砂土、亚粘土及粉细砂组成。Ⅰ—Ⅱ级阶地分布于山丹河、黑河、梨园河河谷两岸,地势平坦,以2‰~3‰的地形坡度向河槽方向倾斜,其上生长有稀疏而矮小的灌木丛。河床两侧地下水大量溢出和河流变迁改道,形成较多面积不大的小型湖泊和沼泽,并生长有大量喜水和水生植物,如芦苇等。由于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生产,其中乌江大米盛名远扬。在地下水浅埋区,形成许多湖泊和池塘,具有发展渔业的广阔前景。Ⅲ级阶地分布在冲积细土绿洲平原广大地区,地势平坦,以2‰~5‰的地形坡度向河床方向倾斜。地表物为冲积的亚砂土、亚粘土和粉细砂,并经长期耕作改良,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引流灌溉条件优越,为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北部山地包括龙首山及合黎山,统称走廊北山。面积约539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3%。是张掖地区免受北部风沙侵袭的天然屏障。

【龙首山山地】此为中高山地,位于山丹县北部。海拔一般为2700~3000米,最高3633米,最低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800~1000米,最大可达1600米。面积8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山体由震旦系及石炭系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及花岗岩等组成。加里东运动使该区褶皱隆起成山,后经海西运动、燕山运动形成高大山体,尤其受喜玛拉雅运动的影响,使山势更加陡峻,形成以构造侵蚀为主的断块上升的中高山地形。地层遭受多次构造变动,北西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山体走向。沟谷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多“V”字型沟谷和障谷、岩坎和跌水。花岗岩及混合岩分布区,因球状分化,山顶多为馒头形。气候干旱,植被分布受地势海拔高度影响很明显。海拔2900米以上为高山森林景观,有青海云杉、山柳等乔灌林木24.7平方公里;海拔2900米以下,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呈现以草木植物为主的荒漠景貌。

【合黎山山地】位于张掖、临泽、高台县北部地区。海拔2084~1800米之间,最高大青山,海拔2084米,最低正义峡,海拔1800米,面积451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9%。合黎山山地由剥蚀低山、丘陵和山前高平原组成。低山区由黑山、盘头山、大青山等组成,山体由前震旦系变质岩及海西期花岗岩构成,沿北西方向延伸。震旦纪早期的晋宁运动使合黎山隆起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基岩裸露,呈现童山秃岭,一片岩漠景观。由于大风的长期剥蚀,岩石表面均覆盖一层黑色沙漠漆。步入山区,仿佛进入了一处黑色的世界。山地海拔一般为1600~1800米,相对高差200~250米。大青山海拔2084米,黑山海拔1814米,盘头山海拔1769米。丘陵地带分布在平易、北大山、杨台山及小孤山等地。由古生界变质岩、加里东期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白垩系和第三系砂岩、泥岩、砾岩等组成。第四纪以来,在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梯状高平原和丘陵地形。海拔一般为1400~1800米,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山顶平坦,山脊圆滑,山坡平缓。沟谷切割深度60~100米,宽200~500米,为箱型谷,两岸阶地发育。受干旱气候影响,降水较少,植被稀疏,呈岩漠和砾漠景象。山前高平原主要分布在临泽、高台北部的正北山、方架山和石泉子等地。山前高平原海拔一般为1400~1500米左右,高于河西走廊100~250米。合黎山区的低山和丘陵区岩石经内外应力长期作用和风化,由暂时性洪水搬运,在山前地带堆积而成。地势平坦,由北向南倾斜。表面为洪积和坡洪积的含砾砂及含砾亚砂土、砂砾石组成。长期在风力吹扬作用下,细粒物质被风搬运,砾石遗弃地表,呈现表面坚硬,下部松软的砾漠景致,故称软戈壁。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稀疏,沙丘和丛草沙堆遍布。

【沙漠】辖区沙漠面积184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5%。其中山丹县57平方公里,占沙漠面积的3.1%;民乐县113平方公里,占6.1%;张掖市235平方公里,占12.7%;临泽县279平方公里,占15.1%;高台县683平方公里,占37.1%;肃南县479平方公里,占25.9%。区内沙漠形态繁杂,常见的有新月形沙丘、垅岗状沙丘和丛草沙丘。

【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石岗墩、红沙窝、明花滩、盘头山以北地区。沙丘相对高差20~30米,两侧不对称,迎风坡缓,约5°~15°;背风坡陡,通常32°~34°,宽30~40米,长300~500米。新月形沙丘数个相连,形成沙链,呈南西—北东方向排列。流动性大,随风移动,给农作物和道路造成极大危害。

【垅岗状沙丘】主要分布在朝元寺以东,西城驿、小鸭—蓼泉、明花滩及北山慕少墚等地区。沙丘垂直风向延伸,并常有弯曲,其间亦有新月形沙丘分布。垅岗状沙丘迎风面坡度为15°左右,  背风面坡度为20°~30°,横断面不对称,纵断面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差一般为30米左右,最高可达50~60米以上。

【丛草沙丘】主要分布在古寨堡—五泉林扬、鸭暖—蓼泉、板桥—平川、明花滩及芨芨台子等地。丛草沙丘一般高1~2米,直径5~10米或更大一些。其上生长有大量植物,沙丘沙粒被植物固定后,迎风面坡度较缓,约8°左右,背风面坡度较陡,一般为40°左右。沙漠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中、细砂经风力长期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沙粒来源于区内古代河流、湖泊沉积的砂粒及山陆地区岩石经风化剥蚀形成的砂粒。在更新世时期(距今205—36万年之间)就有古风积沙的存在。全新世中期、早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河湖广布,水草繁茂,“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当时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到全新世晚期,特别是宋、辽及其以后的千余年间,气候转向干旱少雨和人类过渡农牧垦植,使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推进了沙漠和沙漠化。骆驼城、许三湾城和草沟城等城池的废弃,黑河下游东、西居延海消失,以及祁连山区冰川后退、雪线上升,这些都标志着区内人民赖以生存的黑河向枯竭方向发展。当今北部拐子湖一带风积沙每年向东南方向移动5~10米;古日乃湖地区风积沙每年向东南方向移动1~5米;巴丹吉林沙漠每年向南部和东南部移动2~5米;明花滩一带风积沙每年也在向外扩展,凡此都预示着今后沙漠和沙漠化更为严重。所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自然条件,是摆在当今和后代张掖人民面前的当务之急。

【祁连山】在甘肃省的西北部,青海省的北部,我国著名的大山脉之一,西起当金山口,东至六盘山西麓,东南至渭河,北界河西走廊,南邻柴达木盆地。由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岭组成,东西长i 000~1 200公里,南北宽300~400公里。“祁连”匈奴语意为“天”,古代将酒泉以南的一段山岭称祁连山,后来又把当金山口至乌鞘岭的一段称祁连山。山势南低北高,中部高,东西低。山岭海拔一般在4 000~4500米,谷地在3 500~4 000米,雪线东低,西高,为4 400~4 500米,4 500米以上有现代冰川分布,有冰川2 815条,冰川面积1 930.5平方公里。祁连山是由许多北西西向的山岭构成,在甘肃省内西段由北向南有照壁山、野马山、大雪山、野马南山、党河南山、古穆博里达岭;中段有走廊南山、陶赖山、陶赖南山;东段有冷龙岭、乌鞘岭、毛毛山、马牙雪山。山间河谷与河流有党河、野马河、疏勒河、陶赖河、黑河、石羊河等。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锌、锰、金、银、锡、钼、钨及萤石、大理石等。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东段北坡:1 500~1 800米为灌木荒漠带;1 800~2 500米为山地灌丛草原带;2 500~3 800米为森林草原带;3 800~4 500米为高山草甸带;4 500米以上为冰雪带。西段气候干燥,植被带自下而上为山地荒漠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高山寒荒带。山地土壤也具有垂直地带谱。野生珍稀动物有野牦牛、野马、野驴、盘羊、熊、鹿、豹等。药用植物有300多种,各种牧草108种。

【走廊南山】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以南,故名。为祁连山系的北支。西起玉门市的昌马盆地,东至肃南皇城区的金瑶岭,北邻河西走廊,南界黑河谷地、山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435公里,南北宽15~75公里。北坡陡峻,高出河西走廊3 000~3 500米,山势西高东低,海拔一般在4 000~4 500米,主峰海拔5 564米,不少山峰海拔超过4 500米,有水峡脑山(4 684米)、黑河脑山(4。708米)、青沙溜河脑山(4 706米)、西岔达坂山(4 638米)、青羊岭(4 503米)等。山区有现代冰川771条,冰川面积234·6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005立方公里。是勒河、陶赖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黑河、梨园河等的重要补给水源。山区檀被和土壤分带明显,北坡海拔1 500~1 800米为灌木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灰钙土带;1 800~2 500米为灌丛草原和山地草原土带;2 500~3 200米为高山草甸和冰缘高山寒漠土;4 500米以上为冰雪带。山区有野牦牛、野马、盘羊、熊等。

【走廊北山】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北部,故名。是走廊北部山系的总称。由西向东有马鬃山、金塔南山、合黎山、龙首山、红崖山、阿拉古山等组成,属阿拉善——马鬃山地台边缘隆起,呈西北——东南向,海拔2 000~3 000米,是马鬃山高平原和阿拉善高平原与河西走廊平原间的分界线。山岭被石油河、陶赖河、黑河、金川河、石羊河穿切形成的狭谷分割。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植被稀少,山麓地带多巨大的洪积扇。仅龙首山主峰东大山北坡残存小片青海云杉林。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锰、铜、铅、锌、金、镍等,以金川巨型铜镍矿最有名。

【冷龙岭】在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以南,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的界山,西起金瑶岭,东至金强河上游,是内陆石羊河水系与是耸立于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的明珠,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兰州附近的重要的旅游区。走廊北山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北部,故名。是走廊北部山系的总称。由西向东有马鬃山、金塔南山、合黎山、龙首山、红崖山、阿拉古山等组成,属阿拉善——马鬃山地台边缘隆起,呈西北——东南向,海拔2 000~3 000米,是马鬃山高平原和阿拉善高平原与河西走廊平原间的分界线。山岭被石油河、陶赖河、黑河、金川河、石羊河穿切形成的狭谷分割。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植被稀少,山麓地带多巨大的洪积扇。仅龙首山主峰东大山北坡残存小片青海云杉林。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锰、铜、铅、锌、金、镍等,以金川巨型铜镍矿最有名。

【大黄山】古名胭脂山,我国古代名山之一。因产大黄,故又名大黄山。在山丹县东南部,永昌县西部,走廊南山、走廊北山之间,是黑河水系与石羊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岭海拔大都在3 000~3 500米,主峰大黄山海拔3 976米,相对高差100~500米。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山体的阴坡生长有天然云杉、松林。山区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古为匈奴放牧之地。故《元和郡县图志》载:“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日:‘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

我妇女无颜色。”

【合黎山】  在高台、临泽、张掖三县市的北部。西起黑河正义峡,东至卧牛山,南界山前戈壁,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38公里。《禹贡》载:“导弱水,至于合黎”。《汉书·地理志》云:“删丹,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由此而得名。属阿拉善高平原边缘隆起带,是一片海拔1 500~1 700米的剥蚀残山,主峰海拔2 084米,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属荒漠景观。   

【龙首山】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高平原的分界线。西起板桥堡,东至金川镇,长1 95公里,宽30~35公里,为西北——东南向的断块山。山形似龙,故名。海拔一般为2 500~3 000米,主峰东大山海拔3 616米,高出走廊平原1 400米,阴坡海拔2 500米以上,有小片青海云杉为主的针叶林,海拔2500米以下有旱生灌木、半灌木,东端的龙首山巨型硫化铜镍矿世界著名,还伴有10多种金属和贵金属。

【东大山】又名青龙山。在张掖市,山丹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交界处。属龙首山西段。隋唐时名甘峻山。为一断块山,海拔一般在2 000~3 500米,主峰海拔3 616米,相对高差1 500~1 600米,山势突峻,阴坡有残留森林,海拔2 800~3 200米有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针叶森;海拔3 200~3 500米为高山柳灌丛带。这是河西走廊北山惟一的一块然林区,现已被列为东大山自然保护区。

:张掖金昌两市协作成功捣毁“两非”行为的黑窝点 :山丹县 “四上门”服务流动人口

标签:

 马鬃山海拔马鬃山海拔多少马鬃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分隔线----------------------------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1)http://www.kmguol.com/mingshan/gansu/mazongshan/34768.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旅游相关:麦积山大香山马鬃山岷山崆峒山鸣沙山兴隆山卦台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